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研究生

发表时间:2020-07-20 20:20:56       浏览次数:       作者:



山东交通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 代码:085223

一、领域定位

按照“适应我国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开发需要,培养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成长能力的一线工程师和管理者”的办学定位,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以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游艇邮轮工程、电子电气、轮机工程为领域发展方向,培养适应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强,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具体培养目标是:

1.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立场正确,思想稳定;

(2)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3)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无学术不端行为。

(4)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

(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富有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6)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2.知识要求:

基本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涵盖本领域任职资格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1)基础知识主要包含与本领域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及工具类知识;如:数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含工程伦理)、知识产权、管理学基础(含创新创业)、外语、信息检索等知识的学习 ;

(2)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某一方向较为系统深入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为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熟悉相关工程的施工技术,了解本方向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4)了解与本领域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3.能力要求:

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的能力。能够胜任工程硕士本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

(1)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应能通过检索、阅读、调研等途径获取解决工程问题所需的信息,并善于分析和归纳;应能运用本领域和其它领域的综合知识,解决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组织与实施等环节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撰写技术方案、报告和总结的能力。

(2)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联络、技术洽谈能力,能够在团队和工作集体中发挥积极作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

(3)学术交流能力。具有进行口头、书面和演示性交流的能力。善于总结研究工作的结果,并以规范的方式熟练、简练而有逻辑地表达其结果。

三、研究方向

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方向以船舶工业、海军装备和海洋工程为应用领域,以水面和水下运载平台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论证、设计、建造为主要研究内容。

2.游艇邮轮工程

游艇邮轮工程方向以游艇设计、制造、设计管理等方面为基础知识。以游艇造型及游艇内装设计为应用领域,重点围绕游艇邮轮造型设计、内装设计、新技术、新工艺为主要研究内容。

3.电子电气

电子电气方向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中供电系统、电力传动、通信与导航、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内容。

4.轮机工程

轮机工程方向主要研究现代船舶节能和环保技术、轮机自动控制技术、船舶液压传动控制与故障诊断、轮机远程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等。

四、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1.学制、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研究生因患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经学校批准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原则上在校内进行,1年内应修完全部课程教学学分;专业实践要在企业进行,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论文工作的有效时间不得少于1年。

2.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按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选修课;按课程属性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其中学位课应不低于17学分。学位课包含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非学位课包含其它其他课程类型。

其他必修环节学分为25学分,包括专业系列讲座、开题报告和专业实践。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3.其他要求:

研究生毕业答辩前至少发表一篇期刊论文或获得一项专利或省级及以上大赛获奖。

五、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

2.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

3.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课程设置应以工程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课程内容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满足行业需求。

1.课程体系如下:

(1)公共基础课(16学分):政治理论课、英语课、数学类课程、知识产权及信息检索等,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由学校统一做出安排。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少于10学分):根据研究方向需要设置。

(3)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根据研究方向需要选修。

(4)专业系列讲座(1学分)。

(5)开题报告(1学分)。

(6)专业实践(23学分)。

专业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中的部分课程部分章节原则上由具有企业高工职称的行业、企业兼职教授讲授。专业基础课程原则上由学院“双师型”教师、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授课。

2.学位课考核一般采用试卷方式进行;非学位课考核可以采用课程论文、上机、实验等多种考查方式进行;实践环节考核采用汇报、评议、鉴定方式进行。

1 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学位课 是否双师联合授课 备注
公共基础课

281120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社科部
各方向必修

28112029

自然辩证法 18 1 1 社科部

28112030

管理学基础 36 2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28112031

英语 72 4 1 外国语学院

28112032

矩阵论 36 2 1 理学院

28112033

数值分析 54 3 1 理学院

28112035

知识产权 18 1 1 交通法学院

28112036

信息检索 18 1 1 图书馆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26121001

专业英语(海洋结构物方向)

36 2 2 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不少于5门)

26121002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设计方法与技术

36 2 2

26121003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制造技术

36 2 2

26121004

计算机辅助船艇设计制造

36 2 2

26121005

船舶计算结构力学

36 2 2

26121006

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方法

36 2 2

26121007

专业英语(游艇邮轮方向)

36 2 2 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

游艇邮轮工程(不少于5门)

26121008

游艇结构分析与造型设计

36 2 2

26121009

计算机辅助船艇设计制造

36 2 2

261210010

船艇美学与内装设计

36 2 2

261210011

船艇复合材料与建造工艺

36 2 2

261210012

游艇邮轮发展史与设计评价

36 2 2

08121026

专业英语(电子电气方向)

36 2 2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电气(不少于5门)

08121027

电力推进技术

36 2 2

08121028

现代控制工程

36 2 2

08121029

通信与导航

36 2 2

08121030

嵌入式系统

36 2 2

08121031

信息处理技术

36 2 2

26121013

专业英语(轮机工程方向)

36 2 2

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



轮机工程(不少于5门)

26121014

高等工程热力学

36 2 2

26121015

轮机自动控制技术

36 2 2

26121016

现代燃气轮机技术

36 2 2

26121017

船舶动力装置节能技术

36 2 2

26121018

船舶防污染与控制技术

36 2 2

专业选修课

26121019

船舶计算流体力学 36 2 2

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不少于3门)

26121020

振动理论与声学原理 36 2 2


26121021

高性能船舶 36 2 2


26121022

企业新技术应用 36 2 2


26121023

船舶与海洋工程波浪力学 36 2 2


26121024

涂装先进技术 36 2 2


26121025

船舶建造新工艺 36 2 2


26121026

船舶室内设计 36 2 2


26121027

涂装先进技术 36 2 2

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



游艇邮轮工程(不少于3门)


26121028

设计方法论 36 2 2


26121029

游艇游轮新技术 36 2 2


26121030

商务英语

36

2 2


26121031

船艇设计速写与效果图表现

36 2 2


26121032

游艇设计策略研究

36 2 2


26121033

设计管理

36 2 2


26121034

人机工程理论与方法

36 2 2


26121035

电磁兼容与防护

36 2 2


08121032

船舶定位与导航

36 2 2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电气(不少于3门)

08121033

船舶电气与通信

36 2 2


08121034

船舶监控技术

36 2 2


08121035

电磁兼容与防护

36

2 2


08121036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36 2 2


08121037

微机继电保护

36 2 2


08121038

高级程序设计

36 2 2


08121039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36 2 2


08121040

电力系统设计

36 2 2


08121041

FPGA技术

36 2 2


08121042

DSP技术

36 2 2


08121043

现代通信技术

36 2 2


08121044

交直流调速技术

36 2 2


08121045

工业控制组态与总线技术

36 2 2


08121046

通用可编程控制器

36 2 2


08121047

船舶电子电气行业标准

36 2 2


26121036

轮机可靠性与维修性

36 2 2

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



轮机工程(不少于3门)

26121037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36 2 2


26121039

轮机故障诊断技术

36 2 2


26121040

船舶特种推进技术

36 2 2


26121041

船舶工业安全管理工程

36 2 2


26121042

船舶修造资源管理

36 2 2


26121043

船舶电力系统

36 2 2


26121044

现代管理学:理论与方法

36 2 2

补修课程 沿用本科课程编号

轮机可靠性与维修性

56 2 2

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海洋结构物、游艇邮轮)



同等学力、跨专业必选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48


2

船舶液压传动与控制

48
2

通信原理

56
2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电气)

电机与拖动

56
2

自动控制技术与应用

56
2

船舶柴油机

96
2 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轮机工程)

船舶辅机

88
2

轮机自动化

80
2

必修环节

28112037

专业实践


23 3-4 各学院



28112038

开题报告


1 4

学科与研究生处





28112039

专业系列讲座(各学院根据各专业不同自行确定开展系列讲座)

18 1 1-4

各学院实践基地或行业部门



不少于6次



七、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安排在第3~4学期,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实践方式采取现场教学与实习、工程实践、科研三类实践活动的结合。实践内容包括项目认知、项目规划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

全日制研究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考核合格获得23学分;具有本领域内满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实践学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考核合格后获得23学分。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取得相应学分。

八、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直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足够的工作量,能体现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达到硕士层次的知识水平。论文主题要鲜明具体,避免大而泛;论文研究内容应体现作者在具体工程应用中的新意。具体选题可根据所在领域的不同,从以下方面选取:

(1)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2)新产品、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新应用软件等的研制与开发;

(3)基础性应用研究;

(4)工程设计与实施;

(5)工程技术或工程项目管理;

(6)实验装置、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的研究。

2.开题报告

确定选题之后应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特殊情况须经学科与研究生处批准,最迟在答辩前半年完成。开题报告应涵盖以下内容:

(1)选题的来源与工程背景;

(2)研究内容的发展现状、尚需解决的工程问题;

(3)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4)研究的技术路线和进度安排;

(5)研究成果的预期工程价值等。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会至少包括校外导师在内的3-5名专家参加。

3.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学科与研究生处会同相关学院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未按期完成论文工作进度计划的研究生,给予警示,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察。

九、学位论文标准及答辩环节

1.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表现出作者具备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研究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并具有一定难度的应用型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课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2.论文形式包括包括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工程设计类学位论文、产品研发类学位论文、工程/项目管理类学位论文等。论文指导应聘请工程项目有关的人员,组成指导小组,紧密结合工程项目,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任务。

3.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4.学位论文预答辩。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后,经导师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所在学院需组织3-5名本学科专家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不合格者,不允许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5.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重复率高于20%的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重复严重的需重写。

6.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全部进行专家匿名评审,匿名评审通过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7.学位论文答辩。由该领域硕士学位评定评定委员会组织5名校内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校外专家2名,答辩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校外专家担任,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的2/3以上(含2/3)同意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

十、其他

1.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进行文献阅读,应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文献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

2.硕士研究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每月1次、专业实践阶段至少每月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

3.本培养方案从2016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





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