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等战略实施,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大量的航海人才。航海技术专业立足世界海事组织(IMO)E-航海战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紧密对接现代海洋产业,以智能化航海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掌握船舶运输、航运管理以及水上交通运输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运用航海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航运企事业单位、海事主管机关、航海教育与研究单位等从事船舶驾驶、航运管理、海事管理、教育教学、现代航海技术开发和运用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航海人才。
二、专业特色
航海技术专业省内一流、国内领先,人才培养质量受国家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与DNV.GL国际标准双重监控,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培养航海精英人才,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特色鲜明。本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专业,设有交通运输工程领域“航运科学与技术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点。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与香港四大航运公司之一香港华光海运集团建立山东省液货培训中心,合作培养航海技术专业本科生;与德国不莱梅哈芬应用技术大学、韩国海洋大学等国外高校进行本科“3+1”、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政校企合作成立山东航海教育联盟,举办全国航海模拟器教学研究会年会、山东省船员技能大赛和航海主题文化节,弘扬航海文化,助力海洋强国。
三、师资力量
航海“双师型”师资队伍特色鲜明。航海专业教师3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船长10人,双师型教师25人,海事局适任评估专家20人。专业教师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集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优势互补,年龄梯队合理。
四、培养方式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行政”多主体协同育人,实施“理论教学-船上实习-实践教学”分段式人才培养。航运企业深度介入“招生-培养-就业”的全过程,协同学院共同完成船舶认知实习和航行实习,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了学生适岗能力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五、就业去向
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岗位就业比高达1:10,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宽广的就业领域。就业去向:首先,到海洋运输企事业单位(国际、国内大中型航运企业等)从事船舶驾驶、航运管理、航海技术支持与保障等工作。其次,考取公务员、事业编(国家海事局、海警、海关、海洋局等)从事海事管理、船舶安全检查和船员管理等工作;再者,考取本校和航海院校硕士研究生优势突出、比例高,进行现代航海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六、办学条件
校企共建航海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引进了英国transas公司、大连海事大学等先进实验设备,航海专业实验室建设面积约3600m2,设备总资产达2800万元,创设了国内一流的专业教学环境。本专业拥有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船舶与海洋运输实验室、山东内河航运研究中心、山东省航海文化教育基地、威海市临港危化品智能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海市海事大数据与智能航运重点实验室、船舶操纵模拟器实验室、虚拟仿真船舶实验室、船舶操控与安全实验室、GMDSS虚实综合实验室、船桥综合实验室、威海市海事大数据与智能航运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液货培训中心等20余个特色实验室。
学院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渤海轮渡有限公司、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运船舶管理有限公司、香港华光海运有限公司、山东东弘国际船员管理有限公司、华洋海事服务中心等联合建立十余个校外产学研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和培训、设立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保证高质量的航海专业人才的培养。
七、取得成效
1999年通过国家海事局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11年获批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2014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
2015年-2020年连续被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评为四星专业,办学层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山东区域排名第一;
2016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
2017年通过DNV.GL国际标准认证;
2018年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
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